👋 嗨大家好~我是Rosemary,歡迎來到我的Substack!
Intro
我畢業於台大國企系,第一份工作在星展銀行策略部門,隨後轉職到蝦皮擔任商業分析師。過去四年在美國工作,先是在舊金山的Twitter總部,接著來到紐約Uber擔任Strategy & Operations Manager。
這個月的系列是✏️ Career Notes,分享過去幾年求職的心路歷程。
過去幾週已經發布三篇文章,關於轉職及出國的面試過程,有興趣歡迎點閱!
#1 銀行轉職商業分析師
#2 如何快速上手商業分析技能
#3 如何拿到第一份美國工作
這週來到Career Notes系列最後一篇分享,特別針對在紐約Uber的公司文化觀察以及升遷途徑做分享。
分為四個部分討論:
上班前的成長規劃:在收到Uber Offer後,我主動跟未來主管再約了一個時間面談。隨後從主管的回應,列出Core Competencies及學習目標。
每季定期 Impact Check-In:主要分為三個主題: Impact、Growth、Align。每三個月檢視工作成果、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以及接下來的工作規劃。
Uber 升遷之路:如何提早規劃,「我現在在哪、我想去哪、我要怎麼到那個地方。」Uber promotion criteria = Business impact + Expanded scope
美商重視的軟實力:Team spirit, Leadership, Prioritization
上班前的成長規劃
在收到Uber Offer後,我主動跟未來主管約了一個再次面談的時間,以進一步了解Strategy & Operation Manager工作內容,並開始規劃工作學習目標。
向主管提問以下幾個問題:
What is the team culture like and your leadership style?
What kinds of projects will I be assigned to?
Which cross functional teams will I work with?
What is the future scope of work?
What does the career track look like for this role?
從主管的回應,列出Core Competencies及學習目標:
Project management:Uber是我第三份商業分析的工作,所以對於所需的技能已經算熟悉,如:Data analysis, proposals slides, leadership alignment, stakeholder management 等。
Product & Engineering:當初想要到Headquarter工作就是希望能夠更接近產品部門,親眼見證一個產品從發想到落地的過程。所以未來如何與Product & Engineer合作,列為學習重點之一。
Business Model:我加入的團隊Uber Direct是公司的Big Bet,也就是大公司裡的小新創,是難得能見證一個事業體如何從一到一百快速成長的機會。為了幫助訂單成長,需要學習如何與Sales & Account Manager並肩作戰。
每季定期 Impact Check-In
當初Twitter的主管在我入職後,主動提議每個月約一個Career Development Meeting,不討論工作職務上的瑣事,專心討論我對職涯的想法以及工作上的學習目標。現在到了Uber,我也向主管提議每個月約一個時間做Career Talk,抽離繁忙工作,希望從他身上得到工作表現上的Feedback,還有更長遠的工作規劃。
除了上述每個月自訂的Career Talk以外,Uber內部其實每三個月會有固定的Impact Check-In,每位員工都要向同事收集Feedback,與主管討論後,寫下未來三個月的工作目標。
Impact Check-in 主要分為三個主題:
Impact:過去三個月有哪些重要的表現,對於團隊還有事業體有哪些影響。
Growth:有哪些地方可以再精進或是改善?
Align:跟主管討論後,後續幾個月要往哪個方向努力。
我在每次Impact Check-in的會議前,會先依照上述三個主題列出要點。在經過討論後,每個月跟主管Career Talk的時候,提出近期做的改善。到了下一次的Impact Check-In,會再依照當初主管提點的Growth area,具體舉出做到的改變及成效。
Uber 升遷之路
Uber是我畢業後的第四份工作,所以入職時就以升遷為目標,跟自己約定好「沒有升不准走」。星展到蝦皮是換產業及職位,蝦皮到Twitter是換國家,來到Uber我已經換到想要的產業、職位及國家,就是扎根的時候了。
大約入職第六個月,工作差不多上手之後,主動跟主管提出我的升遷目標。從一開始就讓主管知道,我想要在工作上被賦予有挑戰性的任務,也希望他能在各方面給予我Feedback。
Uber的Promotion criteria主要有兩個:
Business impact:這會依所屬的團隊而定,我所屬Reliability Operations,主要的指標是訂單是否能如期完成並準時送達。但因為Uber Direct是新事業體,所以是否有幫助訂單量成長也是重要指標。
Expanded scope:大約在我入職一年的時候,有同事離職,主管決定在招募期間先由我負責cover,他覺得我可以 “Bring structure to the project”,我的scope也因此瞬間增長兩倍。
入職超過一年時,我已經收集到許多主管及同事的Feedback,決定幫自己整理出3x5x3的職能表格。當然公司內部也有類似的職能盤點,但我希望能針對我的職位、還有團隊,做出更詳細的規劃。目的是釐清當時的職等與下一個職等的職責差別所在,以及我需要再成長的地方。
縱軸 - 三大類別 x 五種必備技能:
Core competencies:這是基本技能,可以直接從Job Description上面參考。比如Strategy & Operations Manager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夠做出深度的資料分析並與團隊溝通。
Differentiator:依主管長期的Feedback統整出來。如果要在同儕中脫穎而出,需要能夠展現的能力。如領導能力、做事效率、表達能力等等,都是能夠展現個人魅力的地方。
Business Impact:依Business需求,如何以Individual Contributor去影響大盤,像是訂單量的成長、增進客戶關係等。
橫軸 - 現在職等和下一個職等的職能差異:
Baseline:在原本的職等該有的技能
Growth:如果要到下一個職等,我所需要做出的努力
Next level:下一個職等需要有的表現
美商重視的軟實力
很幸運的,在一年半左右升遷順利受到核准,主管在宣布好消息的同時告訴我:
You are not only effective but enjoyable to work with
主管這麼一句話讓我受寵若驚的同時,也發現除了工作表現以外,團隊和你一起工作是否愉快非常重要。所以想特別針對上面所提到的幾個Differentiator舉例分享:
Team Spirit:主動幫忙籌辦Team activity或Happy hour,除增進團隊默契,也讓大家平時相處更加輕鬆自在,是非常被團隊appreciate的事情。
Leadership:可以主導一個專案並且跨團隊獨立溝通,全程掌握專案進度。比如
向Product team做出完整的提案,得到共識後往解決方案推進。
Prioritization:將精神最集中的時間放在影響力最大的專案上,再利用會議間瑣碎的時間完成其他事務。繁忙的時候,我會在週一列出當周要完成的事情,每天早上再重新檢視一次。當天如果有新的需求出現,會再加進工作清單裡,隨時調整優先順序。
希望這次的分享有助於大家在工作上提前做出學習目標盤點及升遷的規劃。下篇會將過去四週的內容統整起來,並分享所有的表格在Google Sheet,邀請大家著手嘗試自己的職涯規劃!It’s your turn for action 💪